第184章(2 / 2)
柳嫣若有所思,又接着问:“那这‘暖食店’,就是指小食肆吧?卖些热乎吃食?”
苏榛点了点头,“也可以这么理解。但它不会像外头的摊子一样动火,只卖热饮、方便的简餐,供人歇息为主。”
赵海岳常年走镖,立刻就懂了这功能:“可以准备些姜汤、烤红薯、糖炒栗子,就在冰屋外头做,拿到里头卖。”
项松忙不迭的点头:“还有那羊肉汤,提前熬好,装进保暖的陶罐,有人要了,盛上一碗,配上几张酥脆的烙饼,保管吃得浑身热乎。”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了菜单,恨不得立马就动手搭冰屋了。
苏榛赶紧把议题拉回正轨,“我们白水村可以做便携式的、户外折叠桌椅做为冰屋的配套设施。这次没带过来,若大家信得过我,我差人把样品送过来。”
柳嫣微嗔,“榛娘,你下次有啥好东西直接往外拿,别说什么信得过、信不过这种话。”
苏榛心头一暖,笑着点头:“行!户外折叠桌椅可实用着呢,不占地方又特别的轻便,还是防火材质的。人多的时候,随时打开。等到天暖了,大伙出去踏青、游玩,带着也方便,找个风景好的地儿,支棱起来就能用。”
说罢又看向赵海岳,“赵大哥,真不是我想推销货物啊,您回头看了就知道了,行镖的时候带着,不知道有多方便呢。”
赵海岳爽朗的应下,就等着看样品。一番商议之下,所有的冰屋搭建、及内部“装修”这笔费用暂时折算为六十两。
并且,帐内取暖要用炭盆,假设放置五十至一百个,每个炭火盆价格约三百至五百文,折中的话,差不多也要三、四十两。
再加上木炭及石炭,每天的燃料成本也得至少二至五两左右,十五天预算七十五两;
另外,所有吃食摊的燃料得提前准备出来,不能让摊主自己拿车运,会造成拥堵,并且也有安全隐患。
苏榛想了想,说着:“除了普通的木炭之外,取暖帐里使的,我提议试试白水村乔大江家制的蜂窝煤。
其一,便宜。它单价虽说只比石炭便宜一文,但因工艺复杂,燃烧时长比石炭多出一倍,耐烧。
其二,蜂窝煤质地紧实,运输过程中不易破碎。大伙也都知道,用普通的石炭、弄一地的碎炭渣子也不好收拾。尤其乔家蜂窝煤形状规整,堆叠起来也方便,不管是储存还是使用,都极为便利。
其三,从安全角度考量,乔大江家的蜂窝煤燃烧起来较为稳定、烟少,且火势也易于掌控,大大降低了祝融之灾的隐患。”
她说的同时,寒酥也配合着画了蜂窝煤的图出来,这下不止兴盛湖的几位东家掌柜有兴趣,连盛家大管家都认真了。
总之一番讲解之后,众人决定先购置一批样品回来试试。
毕竟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倘若实际燃烧效果真像苏娘子说的这么好,大批量采购自是不在话下。
甚至几位东家私下里悄声议论,就算最后这蜂窝煤没能用在嘉年华上,单看其性能优点,自家平日里使用,那也是极为便利、划算的。
盛重云坐在一旁,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,目光始终落在苏榛身上,眼中满是欣赏。
举贤不避亲,只要是对整体有好处,苏榛不介意别人去想她是不是从中得利了。
更何况当然要得利,不然呢?纯公益?想啥呢……
花费第八大项:安防疗疾费
无论是泰平镖局的镖师、趟子手,还是盛家护卫,甚至后面还要再雇请的人手,五十人轮值是底线。
薪酬是赵海岳提的,每人每日三百文左右。
此价乍一听是颇高,细究却也在情理之中。
毕竟负责安防的人需要值守冰面,就算轮值,每岗累计时长也至少达到半日。寒风彻骨,酷寒难耐,身子骨稍弱几分的,哪里经得住这折腾?若没这样的酬报,又怎留得住人,保得周全?
另外,再加上安防人员的吃喝补助,总费用预算就暂时定为二十两;
至于疗疾费也是必要的,设置一到两个简单的疗疾帐,配一些常见的药材和器具,比如止血、止痛、驱寒、担架、针灸等。
毕竟那可是冰面上的场地,万一有人摔倒或是受了寒,有备无患总是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