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(2 / 2)

“火锅?”

“就是拔霞供的底料。我想切成一份一份的拿去兴盛湖卖呢。”

叶氏跟萧容都有些不解,毕竟时下的拔霞供没有什么“底料”的概念,基本就是把食材切成薄片,在滚汤里涮煮,蘸上调料就能吃。尤其用牛油煮?

想像不出来那是个什么样的。但见苏榛喜成那个样子,心道总归是榛娘想的肯定没错,就让她敞开了弄去。

即然敞开了弄,第一件就是炒料。

眼下萧家有一大一小两口铁锅,再加上从李家、丽娘家借的,四口锅一起炒,应该是可以了。

说做就做!但考虑到这火锅底料往后可能会是“秘制”,苏榛就没在房前炒,去屋后寻了空地。

地方找好,小平安就带着丽娘来了,拎着她家最大的锅,另外还有李采也跟着。

美食组的这俩一听是要炒料,义不容辞就来了。

来得正好!苏榛安排大伙儿先得把牛板油切成拇指大小的块儿。

她则去鼓捣她的“秘料”,用了足足二十斤香辣粉,几乎用光了她的存货。

另外还称了八角三斤、桂皮两斤、香叶两斤、草果四斤、丁香一斤、砂仁三斤、冰糖两斤、豆豉三斤、豆瓣酱二十五斤、醪糟七斤、盐三斤。姜十斤切片、蒜十斤拍碎、寒葱十五斤切段,最后还有熟芝麻五斤备用。

随后又架起四堆炭火,置上四口铁锅、清水也备好。那一百七十五斤牛板油便也切完了。

丽娘等人一瞧苏榛拖出来的调料足有一麻袋,一个两个都是目瞪口呆,震惊得失去了正常的语言功能。

苏榛早就想到她们会有如此反应,这完全不奇怪。毕竟哪怕是现代,外地朋友见到这种牛油炒料、料山料海的“壮观”场景也都会震惊得无以复加。

可惜时下压根没有辣椒,苏榛只能用她特制的香辛粉代替。否则光是二十斤辣椒摆出来、也能随机骇死几个路人。

苏榛也懒得解释,说什么不重要、成果做出来最重要。

几人一起将切好的板油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,去除了残留的杂质和血水才放进铁锅里。

苏榛又加入少许的水,这才把炭火拔得旺旺的,大火烧开再撤柴,留些小火慢慢的的熬。

炼油这步骤简单,就是耗时,需要不停的搅拌。

等四个铁锅都熬上,守锅的活儿就交给了李采。

其他人即然来了,就也没走,一起就着暖棚里的豆腐、再多烤一些爆浆小豆腐出来。

反正美食组本就两个加工地,一个萧家、一个丽娘家。需要苏榛秘方的在萧家做、大伙都会的、或是量产的第一道预处理工序就在丽娘家完成。

就拿这爆浆小豆腐来说,买豆腐、切小块儿这些活儿就是大伙在丽娘家完成。然后拖到苏榛这里来泡“秘水”。

其实就是碱水跟烤制。另外苏榛还制了一批豆腐里搁了芝士馅儿,成了爆芝士浆的小豆腐。

但叶氏等人尝了觉得腻,就没做太多。

烤完的小豆腐放冷后再拿桦树皮盒子统一打包,一盒一斤,目标是做至少六百盒,眼前才完成两百盒。

丽娘一边做、一边期待、一边好奇,一直追问苏榛,这小豆腐在嘉年华上的定价核算出来没。

原本在贮木场的时候,这小豆腐是定价一文钱一块儿。

但嘉年华上一是人力成本高、二是还有脚程费,三是年关的当口买豆腐价钱也得上浮。

所以苏榛跟符秀才一起参考了不少食材后,最终决定不再一块块儿的散卖,就拿童创组叠的船型油纸盒当盘子,一盘里头放八块,定价十五文。

丽娘一听愈发高兴,“成本不过三、四文的东西,能卖到十五文,这买卖好,咱往多了做!”

“三、四文只是原料成本,你还没算人力成本呢。这东西虽说利润高,但单价低,不宜占用咱大量时间,就当个镶边儿买卖吧。”苏榛想了想,又补充:“到时候看咱村有没有想做事、想赚些零用的娃。穿上统一的袄子,提着篮筐、踩上冰鞋,满场去滑着卖,不止卖小豆腐,筐里还能再放些别的小零嘴儿。”

丽娘立刻给她家俩娃报名。

苏榛笑出声,“你这当娘的也不让娃歇歇啊,可真是亲娘!”

还没等丽娘说话,小平安从暖棚里头探头出来嚷嚷,“苏姐姐,我不要歇。我娘说了,我赚的铜板都让我自己存着,留着买书买墨呢。”